罢黜百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例子……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罢黜百家”的作风(朱自清《论朗诵诗》)
基础信息
拼音bā chù bǎi jiā
注音ㄅㄚ ㄔㄨˋ ㄅㄞˇ ㄐ一ㄚ
繁体罷黜百家
感情罢黜百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只要一种方式。
反义词百家争鸣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地地道道(意思解释)
- 逍遥法外(意思解释)
- 高耸入云(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食不充口(意思解释)
- 故家乔木(意思解释)
- 蠢蠢欲动(意思解释)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解释)
- 哀而不伤(意思解释)
- 拭目以待(意思解释)
- 蝶粉蜂黄(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阳春白雪(意思解释)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短寿促命(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从天而降(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解释)
- 脱口而出(意思解释)
- 不问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改恶向善(意思解释)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释)
※ 罢黜百家的意思解释、罢黜百家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不厌其烦 | 厌:嫌;烦:麻烦。不嫌麻烦。 |
| 音信杳无 | 没有一点消息。 |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 堂堂一表 |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
| 饥肠辘辘 |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
| 目不转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 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 超然物外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 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 故态复萌 |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