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国殄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出处《诗经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例子清·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宁使人材蛰伏,邦国殄瘁,而必不可使一党不居于势要者。”
基础信息
拼音bāng guó tiǎn cuì
注音ㄅㄤ ㄍㄨㄛˊ ㄊ一ㄢˇ ㄘㄨㄟˋ
繁体邦國殄瘁
感情邦国殄瘁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国家病困。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鹰击长空(意思解释)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释)
- 逢人只说三分话(意思解释)
- 穷乡僻壤(意思解释)
- 举重若轻(意思解释)
- 不分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杀鸡取卵(意思解释)
- 空口无凭(意思解释)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释)
- 困而不学(意思解释)
- 前脚后脚(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团团转(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刀耕火种(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龙驭上宾(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邦国殄瘁的意思解释、邦国殄瘁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 歇斯底里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 患难与共 |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 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 
| 扬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 
| 叫化子 | 乞丐。 |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 云天雾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 咄咄逼人 |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 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 袅袅婷婷 |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