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癸频呼的成语故事

拼音gēng guǐ pín hū
基本解释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
出处《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回答说:“梁则无矣,粗粮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庚癸频呼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借军粮,大家不好直说,只好用隐语代替。鲁国大夫公孙有回答说:“高梁已经没有了,粗粮还有一些,到时登上山高声呼喊:‘庚癸乎!’我们就知道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庚癸频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畏缩不前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
贫贱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敌众我寡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旧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
处实效功 | |
明争暗斗 |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学而不厌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亲上成亲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