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不逮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基础信息
拼音cí bù dài lǐ
注音ㄘˊ ㄅㄨˋ ㄉㄞˋ ㄌ一ˇ
繁体詞不逮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错综变化(意思解释)
- 说东道西(意思解释)
- 识文断字(意思解释)
- 催人泪下(意思解释)
- 是非口舌(意思解释)
- 轮焉奂焉(意思解释)
- 冷若冰霜(意思解释)
- 靡所底止(意思解释)
- 明知故问(意思解释)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十全大补(意思解释)
- 兢兢战战(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从天而降(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释)
- 无所用心(意思解释)
- 无微不至(意思解释)
※ 词不逮理的意思解释、词不逮理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小人得志 | 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 
| 反复无常 |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 促膝谈心 |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 大开方便之门 | 给予极大的方便。 | 
| 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 欢聚一堂 |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 荡然无余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 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 
| 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 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 政通人和 |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 
| 泣不成声 |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