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基础信息
拼音dǒng hú zhí bǐ
注音ㄉㄨㄥˇ ㄏㄨˊ ㄓˊ ㄅ一ˇ
繁体蕫狐直筆
感情董狐直笔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空空荡荡(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着手回春(意思解释)
- 普天同庆(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毁于一旦(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释)
- 偶一为之(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恐后争先(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释)
- 白云苍狗(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五花八门(意思解释)
- 势在必行(意思解释)
- 甘拜下风(意思解释)
- 除恶务本(意思解释)
- 满天飞(意思解释)
- 来因去果(意思解释)
※ 董狐直笔的意思解释、董狐直笔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歌功颂德 | 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
圆颅方趾 | 方脚圆头。指人类。 |
铺张浪费 | 铺张:讲排场。过分地讲究排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
居重驭轻 |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
晕头转向 |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
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天相吉人 | 相:保佑,帮助;吉人:善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