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之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见解。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
出处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例子明 方孝孺《读三略》:“其愚陋无识特儿童之见耳。”
基础信息
拼音ér tóng zhī jiàn
注音ㄦˊ ㄊㄨㄥˊ ㄓ ㄐ一ㄢˋ
繁体兒童之見
感情儿童之见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无知。
反义词远见卓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经帮纬国(意思解释)
- 致远恐泥(意思解释)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解释)
- 杜绝言路(意思解释)
- 主忧臣劳(意思解释)
- 白日见鬼(意思解释)
- 空谷传声(意思解释)
- 官僚主义(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拔茅连茹(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孤注一掷(意思解释)
- 欲速则不达(意思解释)
- 一棍子打死(意思解释)
- 遥遥无期(意思解释)
- 对牛弹琴(意思解释)
- 举措不当(意思解释)
- 来因去果(意思解释)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意思解释)
- 闻所不闻(意思解释)
- 夫荣妻贵(意思解释)
- 踵事增华(意思解释)
- 以讹传讹(意思解释)
- 仁者能仁(意思解释)
- 无依无靠(意思解释)
※ 儿童之见的意思解释、儿童之见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本正经 | 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奇花异草 |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
无妄之灾 |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
付之一炬 |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慌里慌张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苟合取容 |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珠联璧合 |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
他山之石 |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连车平斗 | 形容冗员很多。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遥遥无期 | 遥遥:很远。指日期遥远得很。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
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