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尤人的成语故事

拼音yuàn tiān yóu rén
基本解释怨恨天命;责怪别人(怨:怨恨;天:这里指命运;尤:责怪;归罪)。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怨天尤人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终生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忙碌奔波,很少人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对学生发感慨,子贡问为什么?孔子说自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努力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多的道理,只有老天才了解自己。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怨天尤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难言之隐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体恤入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望尘莫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活蹦乱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
杜绝言路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铺天盖地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
雄心壮志 |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