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师动众的成语故事


起师动众

拼音qǐ shī dòng zhòng

基本解释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处《晋书·吕纂传》:“夫起师动众,必参之天人,苟非其时,圣贤所不为。”


暂未找到成语起师动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起师动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祖功宗德 《孔子家语 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日月合壁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儿女情多 唐 卢照邻《五悲文 悲穷通》:“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何壮夫之懦节,伊儿女之情多。”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易子而教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疙里疙瘩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