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牛喘月的成语故事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基本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吴牛喘月的典故
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名叫满奋的臣子,他很有学问,为人也谦和。晋武帝对他非常器重,经常召见他进宫商议国事,他也因而受到不少同僚的羡慕。但满奋从小生长在温暖的南方,特别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而洛阳地处北方,冬季严寒而漫长,这让满奋苦不堪言。
一天,晋武帝召见满奋,他知道满奋畏寒,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一扇结识的屏风。因为屏风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空架子,风随时都可能吹进来把人卷跑。满奋顶着风,好不容及进了宫。晋武帝赐坐后,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满奋望着椅子,又望了望北窗,听着风拍打窗棂的声音,不由寒从心起,浑身打颤。他局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坐吧,怕冷风吹;不做吧,恐怕对皇上不敬。晋武帝看到满奋那左右为难的样子,大笑说:“你就放心坐下吧,那是琉璃屏风,挡风效果更好。”满奋这才松了口气,同时又很不好意思,就自我解嘲道:“我就像吴地的水牛,疑心太重,以致于看到月亮就吓得直喘气。”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吴牛喘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反哺之私 |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
来去无踪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苦尽甘来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
一时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可怜今日我无钱,一时一刻如长年。” |
长命富贵 | 《旧唐书 姚崇传》:“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 |
胆寒发竖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
言而无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青云直上 |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罄竹难书 |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