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成语故事

拼音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pó shuō pó yǒu lǐ
基本解释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出处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暂未找到成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不骄不躁 |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 形影相顾 |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 言而无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 目不转睛 |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 
| 大失所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 安眉带眼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 
| 语短情长 | 袁鹰《悲欢·深深的怀念》:“‘人民,真是太伟大了!’这句语短情长的衷心赞叹,我想,是足以代表所有长征战士的心意的。” | 
| 谠言直声 |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 
| 难上加难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所有上条陈一事,竟是难上加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