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罪之师的成语故事


问罪之师

拼音wèn zuì zhī shī

基本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暂未找到成语问罪之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问罪之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太岁头上动土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颠沛流离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着手回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
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损人不利己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十恶不赦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便还就孤
聪明反被聪明误 宋 苏轼《东坡续集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