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忍让的成语故事


温良忍让

拼音wēn liáng rěn ràng

基本解释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暂未找到成语温良忍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温良忍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因材施教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绳之以法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德重恩弘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敌众我寡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高屋建瓴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势力之交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斗唇合舌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