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悚听的成语故事


危言悚听

拼音wēi yán sǒng tīng

基本解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出处梁启超《米禁危言》:“我国民勿以吾为危言悚听也。”


暂未找到成语危言悚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危言悚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齐头并进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鸥鸟不下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安安静静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照葫芦画瓢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同心合力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目不斜视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