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怨求媚的成语故事

拼音liǎn yuàn qiú mèi
基本解释谓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
暂未找到成语敛怨求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敛怨求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离心离德 |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舍安就危 |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延州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
引物连类 |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
坐薪悬胆 |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
坚强不屈 |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新仇旧恨 |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
扫地出门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
纵横开合 |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
算无遗策 |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
敏而好学 |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