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履倒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东观汉记 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基础信息
拼音guān lǚ dào yì
注音ㄍㄨㄢ ㄌㄩˇ ㄉㄠˋ 一ˋ
感情冠履倒易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近义词本末倒置、主客不分
英语cap and shoes upside down(noble and mean losing their orde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救经引足(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酒能乱性(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少(意思解释)
- 婆婆妈妈(意思解释)
- 比众不同(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形影相随(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出师不利(意思解释)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解释)
- 改恶向善(意思解释)
- 饿殍遍野(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为所欲为(意思解释)
- 置之度外(意思解释)
- 将错就错(意思解释)
- 不言而喻(意思解释)
- 脑瓜不灵(意思解释)
- 东扯西拉(意思解释)
※ 冠履倒易的意思解释、冠履倒易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经文纬武 |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前因后果 |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不辱使命 |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
箪瓢屡空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反老还童 |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角巾素服 | |
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