刿目怵心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
出处清 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至于秦汉之文,莫不洞达駘宕,刿目怵心。”
例子至于其他骨肉之间,眈眈逐逐之态,随事随处一一标而出之,足令人刿目怵心者,不一而足。季新《<红楼梦>新评》
基础信息
拼音guì mù chù xīn
注音ㄍㄨㄟˋ ㄇㄨˋ ㄔㄨˋ ㄒ一ㄣ
繁体劌目怵心
感情刿目怵心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触目惊心。
近义词触目惊心、刿心怵目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绿林大盗(意思解释)
- 章甫荐履(意思解释)
- 白费心机(意思解释)
- 又红又专(意思解释)
- 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解释)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释)
- 命与仇谋(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牵肠挂肚(意思解释)
- 卑鄙龌龊(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迷离惝恍(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纷红骇绿(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药石无效(意思解释)
※ 刿目怵心的意思解释、刿目怵心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逍遥法外 |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
| 靡所底止 | 谓没有止境。 |
| 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 存而不议 |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 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 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 经纬天地 |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 时不我待 |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 精兵强将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 力屈道穷 | 屈:竭,穷尽;道:途径,办法;穷:尽。力量办法都已穷尽。 |
| 慢条斯理 |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