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出处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例子但既来之,则安之,姑且住下再说。(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0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注音ㄐ一ˋ ㄌㄞˊ ㄓ,ㄗㄜˊ ㄢ ㄓ
繁体既來之,則安之
正音“则”,不能读作“zhé”。
感情既来之,则安之是中性词。
用法复句式;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
辨形“既”,不能写作“即”。
近义词随遇而安
反义词来无影,去无踪
英语Since you have come; take your ease.
日语乗りかかった舟(ふ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锲而不舍(意思解释)
- 穷途潦倒(意思解释)
- 骨肉离散(意思解释)
- 将功补过(意思解释)
- 遁世离俗(意思解释)
- 辞简意足(意思解释)
- 空谷传声(意思解释)
- 言而无信(意思解释)
- 兢兢战战(意思解释)
- 官僚主义(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志(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图穷匕见(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战不旋踵(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 为万安计(意思解释)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释)
※ 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解释、既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震耳欲聋 |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
| 易子而教 |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 叫化子 | 乞丐。 |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 玉卮无当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 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 争分夺秒 |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
| 声驰千里 |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