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文就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出处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例子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qì wén jiù wǔ
注音ㄑ一ˋ ㄨㄣˊ ㄐ一ㄡˋ ㄨˇ
繁体棄文就武
感情弃文就武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投笔从戎
反义词弃武修文
英语abandon the pen for the sword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初出茅庐(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解释)
- 犬马恋主(意思解释)
- 珠宫贝阙(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夷为平地(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断香零玉(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钿合金钗(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怜香惜玉(意思解释)
- 牛衣对泣(意思解释)
- 寒木春华(意思解释)
- 一枕黄粱(意思解释)
- 将错就错(意思解释)
※ 弃文就武的意思解释、弃文就武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肝髓流野 |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 鬼烂神焦 |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 肝胆过人 | 胆量超过一般人。比喻有勇气,有血性。 |
| 擦肩而过 |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 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 金玉满堂 |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