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例子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三足鼎立。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注音ㄙㄢ ㄗㄨˊ ㄉ一ㄥˇ ㄌ一ˋ
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感情三足鼎立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辨形“立”,不能写作“力”。
近义词鼎足三分、鼎足之势
反义词不打自败
英语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聋者之歌(意思解释)
- 讴功颂德(意思解释)
- 故家乔木(意思解释)
- 反求诸己(意思解释)
- 杀手锏(意思解释)
- 说雨谈云(意思解释)
- 举重若轻(意思解释)
- 举善荐贤(意思解释)
- 谦受益,满招损(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一条龙(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伸手不见五指(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挥戈反日(意思解释)
※ 三足鼎立的意思解释、三足鼎立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薪贵于桂 |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
| 着手回春 |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
| 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 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 雄心壮志 |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 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 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 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 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
| 凤友鸾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 善自为谋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
| 振聋发聩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 满天飞 |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
| 抗尘走俗 |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
| 地平天成 |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 远近驰名 |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
| 大显神通 | 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
| 东扯西拉 |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