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
出处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例子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基础信息
拼音wàn lài jù jì
注音ㄨㄢˋ ㄌㄞˋ ㄐㄨˋ ㄐ一ˋ
繁体萬籟俱寂
正音“籁”,不能读作“lǎn”。
感情万籁俱寂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辨形“籁”,不能写作“赖”。
辨析万籁俱寂和“鸦雀无声”都含有“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的意思。但万籁俱寂一般形容广阔的自然环境;指“清静”;“鸦雀无声”一般用来形容公共场所或人群;指“安静”。
近义词鸦雀无声、万籁无声、鸦默雀静
反义词沸沸扬扬、人声鼎沸
英语All is quiet.
俄语мёртвая тишина
日语万らい寂(せき)として音声がない
德语vollkommen gerǎuschlos(es herrscht tiefste Stille)
法语silence complet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突飞猛进(意思解释)
- 物美价廉(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裾马襟牛(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释)
- 晓以大义(意思解释)
- 哀而不伤(意思解释)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释)
- 十全大补(意思解释)
- 沤沫槿艳(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国泰民安(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读书种子(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万籁俱寂的意思解释、万籁俱寂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经文纬武 |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营私舞弊 |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
慷慨悲歌 |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直捣黄龙 |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婆婆妈妈 |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无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黄钟毁弃 |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轰轰烈烈 |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
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他山之石 |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
倒悬之急 |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