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xìng

百姓



百姓

词语解释

百姓[ bǎi xìng ]

⒈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common people;

⒉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引证解释

⒈  百官。

《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
《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
《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清 陈鳣 《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⒉  人民;民众。

《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 高启 《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国语辞典

百姓[ bǎi xìng ]

⒈  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

《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⒉  泛指一般平民、国民。

《易经·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儒林外史·第四〇回》:「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

布衣 平民 黎民 赤子 庶民 人民 子民 苍生

国君

英语common people

德语Bevölkerung, der Mann auf der Strasse, Bewohner

法语peuple, les gens du peuple

分字解释


※ "百姓"的意思解释、百姓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左相乃月之国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是月之国难得的一位忠君爱国的好官。

2.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

3.到场媒体形容当时的场面特殊家常,就是一群热心的百姓七手八脚来帮忙,而韩红就是这些朋友们的主心骨。

4.刚刚走到朱仙镇,但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恳求元帅留下,啜泣之声不绝于耳。

5.*贵天经地义地接受小人虚假吹捧百姓实话实说遭断网封喉*贵天经地义地接受势力小人虚假吹捧,百姓实话实说遭封杀。

6.他们从骨子里面把百姓视为臣民,把自己当做大吏,他们的执政动机,更多的是为一己政绩殚精竭虑,为相关的利益集团奔走呼号,为项上的顶戴花翎呕心沥血。

7.观看说白清唱虽不及戏园内金鼓喧阗,但因官府禁戏多日,百姓们无处娱乐,因此,围观者照样络绎不绝。

8.共产党对中国老百姓恩重如山。

9.在古都邺城,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不在少数,如西门豹治邺的伟业、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凄美、建安风骨的昂扬悲烈。

10.文人士子自然欣喜这场大雪,踏雪赏景的风流雅事是少不了的,或许又会传出几则脍炙人口的诗篇;可是贫民百姓却要因为这场大雪,遭受饥寒交迫之苦。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