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íng zé
注音ㄆ一ㄥˊ ㄗㄜˊ
繁体平則
1.不平则鸣,这是人之常情。小罗受了委屈,发几句牢骚,完全可以理解。
2.圣上,臣听说,物不平则鸣,士有怨而发。
3.“不平则鸣”,有正义感的诗人遂将满腔忿懑之气形诸笔端,以诗为武器,进行入木三分的讽刺与抨击。
4.乱世春秋,又有多少英豪崛地而起!不平则鸣。
5.物不平则鸣,社会不平是造成“以武犯禁”的根本原因,也是织就中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诚如《水浒传》所言:“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6.不平则鸣诉近邻,声声激荡中华魂。
7.不过,他们疾恶如仇,不平则鸣,拥有高贵的同情心,强烈的正义感。
8.中唐倡导“不平则鸣”、“陈言务去”的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功勋卓著,在诗歌艺术上也成就非凡。
9.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韩愈
10.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