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o

塑造


拼音sù zào
注音ㄙㄨˋ ㄗㄠˋ
词性动词

塑造

词语解释

塑造[ sù zào ]

⒈  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石油工人的英雄形象。

sculpture;

⒉  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

塑造佛像。

mould; model;

引证解释

⒈  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

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第三章第三节:“中国 从 先秦 以来就有发达的造型艺术,而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像的输入,也开始塑造佛像。”

⒉  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艾芜 《谈短篇小说》:“同一社会中,也因时代的不同,塑造的典型人物也应当有所不同。”

国语辞典

塑造[ sù zào ]

⒈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英语to model, to mold, plastic (arts)​, flexible, to portray (in sculpture or in words)​

德语formen, gestalten (V)​

法语représenter, camper, modeler

分字解释


※ "塑造"的意思解释、塑造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陶渊明所塑造的世外桃源,正是他心中理想世界的呈现。

2.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赢得集体和社会的赞扬,这就是自尊的表现。

3.风气好,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改变人、塑造人,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4.用爱心去塑造,用真诚去感召,用人格去熏陶。

5.展览馆里的蜡像塑造得栩栩如生,堪称巧夺天工。

6.孔尚任旨在弘扬一种文人士子的悲壮人格精神,他所塑造的李香君之所以能长留于民间,正是人们臣服于人格魅力的象征。

7.英烈的不朽壮举无法“拷贝”,但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德如同种子一般,可以广为传播,塑造更多舍身报国的仁人志士。

8.在相同情况下,若对个别人严厉苛责而又对部分人恣意纵容,都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且还有可能助长拉帮结派,搬弄是非的恶习,不利于单位整体形象的塑造和组织文化的建设。

9.这尊天津卫泥人张作品太好了,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尤其把耍大刀的红脸关公捏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显现出的高超工艺真是巧妙绝伦呐!

10.尹大宁作为韩国著名的小说家,着力塑造了无数心灵受到伤害的社会下层人物形象,反映了他们的贫困生活。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