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挞
词语解释
鞭挞[ biān tà ]
⒈ 鞭打;驱使。
例受到他那种特有的决心的鞭挞。
英whip; flog lash; castigate;
引证解释
⒈ 鞭打。
引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亡人见神》:“鞭挞奴婢,皆得其过。”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我想,这就是 菲洲 黑奴虽日受鞭挞,还能活下去的原因。”
⒉ 驾驭,征服。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太祖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宋 苏辙 《进御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经营百度,有纲纪海内,鞭挞四夷之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故 吐蕃 赞普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⒊ 犹驱送。
引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挞日月久。”
仇兆鳌 注:“鞭挞日月,犹云驱送岁月。”
⒋ 抨击。
引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最猛烈的鞭挞了那主人们的是 萧伯纳。”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对剥削阶级贪婪愚蠢的讽刺,对他们的风习影响的嘲弄和鞭挞,状物传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语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⒌ 责罚;折磨。
引郁达夫 《薄奠》下:“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念头。”
华嘉 《寂寞》:“即使你躲进一个没有人烟的深谷,它的魔手还是要把你拖出来鞭挞。”
国语辞典
鞭挞[ biān tà ]
⒈ 用鞭子抽打。也作「鞭打」。
引《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今之官府,督取甚急,往往鞭挞人民取足,至有伐叶为薪以易钱货。」
《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近鞭打 扑打 扑挞 拷打
反爱抚
⒉ 驱遣。
引《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最近近义词查询:
纲要的近义词(gāng yào)
美化的近义词(měi huà)
注册的近义词(zhù cè)
杀一儆百的近义词(shā yī jǐng bǎi)
整顿的近义词(zhěng dùn)
念头的近义词(niàn tou)
根据的近义词(gēn jù)
生机的近义词(shēng jī)
打破的近义词(dǎ pò)
乐土的近义词(lè tǔ)
逐步的近义词(zhú bù)
场地的近义词(chǎng dì)
平空的近义词(píng kōng)
安心的近义词(ān xīn)
奬励的近义词(jiǎng lì)
对象的近义词(duì xiàng)
干涉的近义词(gān shè)
失业的近义词(shī yè)
全国的近义词(quán guó)
依附的近义词(yī fù)
西洋的近义词(xī yáng)
难题的近义词(nán tí)
离开的近义词(lí kāi)
厉害的近义词(lì hài)
似乎的近义词(sì hū)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sòng mìng送命
- jiàn suǒ wèi jiàn见所未见
- sī guāng mián丝光棉
- cǎi piào彩票
- huà yuán化缘
- hū rán忽然
- jǐ shí几时
- huī yì隳斁
- guāng dù光度
- tóng gōng tóng chóu同工同酬
- xíng shì zhǔ yì形式主义
- nǎ pà哪怕
- xué kē学科
- fēng chuī cǎo dòng风吹草动
- tì guāng tóu剃光头
- hé lǒng合拢
- guàn jūn冠军
- píng shì平视
- bā tǐ shū八体书
- mén hù门户
- gū fèn孤愤
- shè bèi设备
- fēng dù piān piān风度翩翩
- shí yǒu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