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忙推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诗文 > 邓剡的诗 >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宋代]: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注释

枕簟(diàn):枕头和竹席。

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便须:即便。

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王谢宅:指东晋王、谢士族的宅邸。

烟草:被烟岚笼罩着的草色。

参考资料:

1、萧东海编著,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12,第336-337页

2、薛玉坤,鞠婷,何抗著 .《古小词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161页

3、宋词鉴赏,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2,第744页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创作背景

  元十六年(1279年),邓剡在厓山被俘虏,并与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时,邓剡作了此词。

参考资料:

1、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040页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鉴赏

  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词的上片,“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

  词的下片,“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词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邓剡对世事无常、朝代兴亡的感慨,因为真实的遭遇而显得格外深沉,结句移情入景,寓激于婉,凄苦的亡国之音,袅袅不绝。

邓剡简介

唐代·邓剡的简介

邓剡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 ► 邓剡的诗(50篇)

猜你喜欢

北河

清代钟骏声

好风如缕月如圭,破晓乘轺西复西。野涨忽迷三里渡,村讴犹唱六郎堤。

一鞭古驿寻沙远,几树垂杨映水低。稍喜红曦犹未透,趁凉且自过前溪。

次韵试可同游法王岳寺

宋代释道潜

两山脩径尽榛芜,谩诧当年幸翠舆。空睹宸文藏宝构,不逢衲子话真如。

林深想见灵根茂,地胜宜多隐者居。凉月照人归路好,傍溪嘉树影扶疏。

黄淡思歌 其一

明代李攀龙

肠作辘轳转,泪作素绠垂。独坐不能言,傍知思忆谁。

中岩封崇寺

宋代冯山

万竹林间一径升,满岩金碧静香灯。飞泉散乱垂千尺,危阁攲斜拥数层。

雨气或从檐际落,风光时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读,合眼煎茶问老僧。

题虎邱

宋代顾逢

此山虽小众山尊,半近吴城半近村。

一壑风烟龙窟宅,满堂巾盔佛儿孙。

奈我

宋代晁说之

柰我所安何,无烦问所过。

潮声云外散,花色醉中多。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