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馆空间设计规划特色:读者优先,将罕用书刊资料移藏至闭架的密集书库,提供调阅服务,释放空间提供更优质的阅览服务。提供24小时还书服务。...
温州市图书馆系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前身籀园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5月9日。2020年3月,经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核定,温州市图书馆与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整合组建成“温州市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42202平方米,其中市府路总馆29087平方米,少儿分馆9416平方米,老年分馆1809平方米,县前头分馆1889平方米。温州市图书馆坚持每天8:30—20:30开放,年接待读者超过300万人次,年外借文献400余万册次,是一个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作为全市文献收藏和利用...
图书馆起源于1909年唐文治先生创办船科所在的清政府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图书馆,历经变迁,于2007年迁入上海市临港新城校区。总建筑面积46,425平方米。内设20个主阅览室,15个研讨室,3,500余席阅览座位,280余台电子阅览和检索用电脑。每周开放96小时。截至2018年,馆藏纸质图书137万余册,电子图书675万余册,中外文报刊669种。拥有电子资源平台58个,数据库147个,含自建数据库3个。馆藏以海事、物流文献为特色,建有国际海事研究图书馆,含“港口、航运、物流”、“海事政策与法律”、“商船...
图书馆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广西建馆最早的图书馆,也是全国建馆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图书馆担负着广西北片桂林市、柳州市、梧州市、贺州市、河池市和来宾市等6个市的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工作。现有馆藏文献350余万册。馆藏极具地方特色,其中少数民族旧文献、地方历史文献、抗战时期桂林出版物等为特色馆藏,自建有广西红色历史文化、桂林抗战文化、桂林石刻等多个地方专题数据库。提供文献资源借阅与传递、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立法决策、展览讲座、社会教育培训等服务,是广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阵地。...
图书馆是原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和原温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9月合并而成的。目前馆舍包括南校区育英图书馆和北校区图书馆,馆舍总计面积达46560平方米。图书馆将围绕学校“三大目标”和“七大战略”,以教学研究型大学基础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为建设目标,积极谋划顶层设计,助力学校发展。...
图书馆始建于1960年,现有馆舍面积4.5万余平方米,分为花江校区图书馆、金鸡岭校区图书馆、北海校区图书馆。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总量210.58万册,电子图书269.7万册,学位论文1105万篇,中外文现刊1268种,中外文电子期刊35121种。...
图书馆作为国内外著名的图书馆,始建于1907年。目前全馆馆舍面积7万多平方米(4万平米在建),馆藏各类文献(含电子书)720.6万册,数字资源存储总量达124TB;全市持证读者55万,年接待读者218万人次,年外借图书137万册次。图书馆现有的馆藏文献中,最具特色的是55万册古旧籍,有被誉为“世界三大史料”之一的满铁资料,版本珍稀,享誉海内外。目前已有129部古籍入选《中国珍贵古籍名录》。馆藏明清小说、满铁资料、清内务府档案、碑刻拓片、舆图和方志等古籍文献享誉海内外,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有如此众多珍贵古...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新馆坐落在校园中心,接近校门广场,从图书馆可以看到壮观的海景。新馆楼高5层,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现收藏50万册图书,可提供1850个读者座位,馆内设有学术会议室、团体研究室、与个人阅览桌与研究小间、计算机学习室与实验室,以及视听等设备,现已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活动中心。...
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其前身分别是徽州师专图书馆和黄山高专图书馆。图书馆现有率水校区逸夫图书馆和横江校区图书馆两座馆舍,建筑总面积38076平方米,现有各类型阅览室15个和1个密集书库,阅览座位1400余席,各阅览室实行集藏、借、阅一体的开架服务模式,平均开馆时间101.5小时/周,所有电子资源24小时网上免费服务,同时开通了电子资源的校外访问服务。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470.207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3.6072万册(件),电子图书316.6003万册;在订中文期刊9...
图书馆始建于1912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馆藏丰富独特,拥有500余万册藏书,其中古籍65万册、民国文献22万册,数字资源达150TB。...
图书馆前身是安徽省立图书馆,1913年2月创建于安徽安庆。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图书馆馆藏文献474万余册,包括普通古籍40,302部319,010册,善本古籍3,247部33,134册;数字资源总量700多TB(其中本地存储211.6TB,外购493.24TB)。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安徽省图书馆有132部珍贵古籍入选前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5部珍贵古籍入选《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馆藏中还建有章伯钧等安徽名人专藏。全年免费对外开放。...
图书馆始建于1912年,馆舍由连成一体的东西两部分组成。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设置阅览座位2000席。除中外文图书外,馆藏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有56万余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3103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1.6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464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6.5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超过640.9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约有235.5万篇。...
图书馆隶属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上海儿童私立图书馆。建筑面积2630.99平方米,阅览座席464个,藏书96万余册,拥有近代少儿文献、秦文君名家手稿馆和外文原版童书馆等馆藏特色,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省级少儿馆之一。...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2.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设计总高41.1米,藏书容量1200万册,地下局部2层,地上9层。图书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截至2017年底,藏书总量超过1200万册,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馆藏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已有524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书馆成立于1986年。新图书馆大楼总建筑面积16595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图书馆馆藏纸本资源总量1243282册,数据库50种,其中中文数据库32种,外文数据库14种,中文平台资源2种,中文硬件系统2种。目前图书馆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的网络中心,总存储容量30TB,千兆带宽到桌面,馆内WIFI全覆盖,与校园一卡通实现无缝对接,校园IP地址内的终端都可以直接访问图书馆资源。...
复旦大学图书馆是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两个全国中心馆之一。设有教育部面向全国和华东地区的外国教材中心教育部文科外文图书引进中心书库、欧盟图书专架、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综合类)、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计算机与生物)、图书馆学硕士培养点、中国索引学会秘书处,承担《中国索引》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图书馆除提供常规的书刊借阅服务外,还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通借通还、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咨询解答、科技查新、查收查引、读者培训、自助复印、扫描等服务,并为各类读者开设文献信息...
图书馆的前身是中科院图书馆上海分馆,创建于1953年。图书馆是双方共建共有的,面向任何第三方开放的,非盈利的信息服务专业机构。图书馆既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上海中心,同时纳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建设规划体系。图书馆现设信息服务部、文献服务部、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
图书馆建筑面积28858平方米,共设阅览席位3165个,纸质藏书236.6万册,藏书总量和生均图书逐年增加,学科门类齐全。...
图书馆始建于1923年。由南湖校区图书馆、沈河校区图书馆、浑南校区图书馆三个馆舍组成,总面积达64210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本藏书361万册,中文报刊1729种、外文期刊135种,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采矿、冶金为特色,包括材料、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藏书体系。...
图书馆是由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为全体市民服务的纯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是攀枝花最大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于1982年正式开放,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被批准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攀枝花基层分中心。馆舍位于人民街三十二号,总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现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类文献30余万册(件),开放各种借阅室10余个。...
图书馆现有总馆及铁北分馆二处馆舍,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总馆于1992年建成,位于市中心文化区域,面积2.5万平方米;铁北分馆于2008年建成,位于市郊北部新城,面积8027平方米。图书馆实行全开放式的服务,除满足广大读者借阅、检索文献资料之外,还设有多媒体网络中心,文献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社会教育培训学校及八角书屋、院士厅、展览中心、电子演播厅、文献数字化加工中心,可为读者提供查询、阅览、购书等“一站式”服务,...
北方工业大学已走过70多年的历程,图书馆也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在逐步壮大,现已成为具有一定馆藏、师生喜爱的市属高校图书馆。截止2019年底,纸本图书(含合订刊)馆藏总量是174.7611万册,其中中文图书是159.105万册,外文图书是15.6561万册。订购电子期刊超过4万种。...
图书馆原名东北图书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650余万册(件),古籍文献61万册,善本书12万册,宋元版书100余部,还藏有丰富的东北地方文献和有关满族、清代以及伪满时期的文献资料。...
图书馆始建于1924年10月。历经近90年的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馆舍优良、资源丰富、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图书馆。...
图书馆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图书馆现有校本部逸夫馆和新校区馆两座馆舍,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截止2020年4月30日,全校馆藏实物文献总量233.8579万册(件),中外文电子图书76.53万种,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90余种。...
图书馆始建于1960年10月。现由松江校区图书馆(主馆)和古北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面积2.35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7月,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155万册,中外文报刊千余种;拥有电子图书171万册,电子期刊7万多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包含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牛津学术专著在线、LexisAdvance法律数据库、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和BvD金融数据库等。...
首都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是北京市综合性大型公共图书馆。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定的“国家一级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都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913年,由鲁迅参与倡建的京师图书分馆、京师通俗图书馆和中央公园图书阅览三馆几经合并演变而成。北伐革命后,原三个图书馆几经更名、合并,改为北京市市立第一图书馆;1953年,更名北京市图书馆;1956年10月,正式定名首都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设有20个阅览室,4000余个阅览座位,管藏文献逾845万册(件),其中,古...
图书馆创建于1945年。图书馆(合肥校区)现有馆舍4.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200余席。馆藏图书343.68万册,电子图书471.61万册;订购中外文单体数据库81个,数据库总量达210个,中外文电子期刊7.9万种。图书馆现已实现基于RFID技术的读者自助借还,阅览座位预约,报刊机器阅读,数字图书馆应用终端(pad+)等信息化服务;读者可以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下载“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将图书馆装进口袋、带回家中;还可以关注图书馆微博、微信快捷获取图书馆最新信息,或与图书馆在线互动。...
图书馆始建于1926年。新馆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为国家地市一级馆,属综合性普及型市级公共图书馆。全年面向读者免费开放,周开放时间达61.5小时。本馆现拥有纸质文献127.58万余册(件),电子书30万种,报刊2000余种,阅览坐席1000余个,普通图书、报刊实行全开架借阅。...
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9月。目前,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由城西校区、城北校区图书馆组成,面积49731.92平方米,阅览座位阅览座位2681个。截止目前,馆藏纸质文献资源达114.16万余册,电子图书89.19万余种,电子期刊42473种,学位论文4046,941篇,会议论文27万篇。图书馆藏书文理兼收,以学术性和研究性书刊、教学参考书和工具书为重点,其中教育科学、心理学、地理学、史学、文学、参考工具书和地方志图书较为完备;形成馆藏资源丰富,各种载体共存的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的馆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