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家 辛弃疾

辛弃疾

时间:2025-02-28 22:30: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忙推网
【导读】: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辛弃疾
  • 别名:辛忠敏
  • 字:幼安
  • 号:稼轩
  • 谥号:忠敏
  • 出生/生日:1140-05-28
  • 逝世时间:1207-10-03
  • 享年多少岁:67岁
  • 出生地点:南宋,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 民族:汉族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的一个书香家庭,幼年学儒,饱读诗书,为创作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辛弃疾的人生在金人南下之后发生了重大转变,宋朝皇帝南渡深深影响了辛弃疾。绍兴末,辛弃疾聚众从耿京抗金,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曾奏《美芹十论》《九议》等,均未被采纳。遭主和派打击,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追赠少师,谥忠敏。辛弃疾词风格悲壮激烈,为豪放词派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代表作《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古人辑录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录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5月11日,在山东历城长大。他的爷爷辛赞先后做过谯县和开封等地的地方守令,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名望的人物。辛弃疾少年时期,辛赞曾在毫州做县令,当地有一位名叫刘瞻的诗人,长于作田园诗,在当地颇负一些声名。辛赞便让辛弃疾拜他为师,接受了他的教导。这一阶段,辛弃疾广泛地接触和学习了儒家的各种经典并习诗作文,受到过良好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同时,由于辛弃疾自幼又生活在祖父身边,并随之南北仕宦,祖父的言传身教、生活接触面的扩大,使辛弃疾的读书范围和视野不断扩大。他不仅继续研读儒家典籍,而且对其他方面的许多典籍,也有过广泛的涉猎。

    反金报国

    辛弃疾出生于当时金人统治的地方,在金主完颜亮攻宋之际,起兵试图驱逐金人、恢复宋朝旧日江河。辛弃疾率领两千余人归顺一同起义的耿京,然而,耿京的部下张安国和邵进叛变并杀死了耿京。辛弃疾在归途中得知消息后,捉拿了张安国,并率领余下的万余人归附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越职上书《美芹十论》,论述金国的优势和弱点,为宋出兵积极谋策。乾道四年(1169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上书《九议》,明确提出恢复江山是“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的事情。

    仕途多舛

    淳熙二年(1175年)秋,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平定茶商起义。一直到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不断调官,为仕途奔波,很少有空再思虑复国大计。作为地方官的辛弃疾刚严果毅。他处理公事赏罚分明,担任湖北安抚使时,当地其他官员纵使部下殴打百姓,辛弃疾不官官相护,认为错在军人,因此被贬官。他还创建地方武装“飞虎军”、粮灾期间主持救荒、兴修水利工程等等,执政卓有成效。

    晚年生活

    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建好带湖新居,并作《新居上梁文》,开始以稼轩居士自称。第二年,他真正开始了自己的退居生活,摆脱了官场的烦扰,诗歌中更多记述日常琐细。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孝宗重新任命辛弃疾担任主管冲佑观的祠官,绍熙二年(1191年),宋光宗任命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在任期间,辛弃疾再次上书,提出应当加强荆、襄两地的军备力量(荆湖北路和襄阳地区)以便守住江南。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遭弹劾,庆元二年(1196年),辛弃疾遭罢官。嘉泰元年(1201年),宋宁宗筹备北伐,任命辛弃疾带领浙东军队出征。嘉泰四年,辛弃疾分析宋金局势,认为朝廷军队数十年来缺乏训练,装备不全,无法取胜。不久,他因为举荐不当的小错误被调官,后迅速被罢免。北伐未得到充分准备,最终以议和结束。在此期间辛弃疾被任命,辞官未被批准,于开禧三年(1207年)离世。

    身后追认

    嘉定元年(1208年),摄给事中倪思弹劾辛弃疾“迎合开边”,奏请朝廷“追削爵秩,夺从官恤典”。绍定六年(1233年),朝廷追赠辛弃疾光禄大夫,表示对他的认可和尊重。咸淳年间,谢枋得路过辛墓,写下《祭辛稼轩先生墓记》,决心“披肝沥胆”以雪其冤。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上疏,为辛弃疾洗冤,朝廷最后后加赠辛弃疾少师,赐谥号“忠敏”,以彰显其忠诚和才华。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鹧鸪天·送人》、《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文章标签:
      辛弃疾,辛弃疾个人资料,辛弃疾简介,辛弃疾图片
    热点推荐
    •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

    • 卢照邻
      卢照邻

      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具体可参看人物争议目录),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文学家、诗人。 卢照邻十余岁即博学善文,二十岁时为邓王府典签,总揽书记,颇受爱......

    • 张爱玲
      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 林徽因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