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家 吴承恩

吴承恩

时间:2025-08-19 23:26: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忙推网
【导读】:吴承恩(1500或1506-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
吴承恩

吴承恩(1500或1506-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他的作品

  • 天地争霸美猴王
  • 西游记后传
  •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 西游记
  • 西游记
  •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吴承恩
  • 中文别名:吴汝忠;射阳山人;吾淮才士
  • 类别:文化,历史
  • 类型:作家
  • 标签:小说家
  • 时间:1500年-1583年
  • 出生地:淮安府山阳县
  • 民族:汉族
  • 籍贯:淮安市淮安区
  • 职业:小说家
  • 朝代:明代
  • 人气:7786
  • 详细介绍

    1529年(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大44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周游湖南新化(古梅山)卖文写书为生。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76岁,晚年在贫穷中逝世。

    吴承恩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

    吴承恩塑像

    吴承恩塑像

    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或野史。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

    他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为编著《西游记》,吴承恩远涉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吴承恩曾经写过著名诗篇《二郎搜山图歌》。

    吴承恩热点

    发文章
  •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吗?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相信无论老幼妇孺,对《西游记》这部世界知名的作品都是非常熟悉的,确实,在民间的各种传说中,我们都能见到《西游记》的影子,说明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远的不说,就说现在电视上经常重播的86版《西游记

    龙牧4年前

    1000+1

  • 文章标签:
      吴承恩,吴承恩个人资料,吴承恩简介,吴承恩图片
    热点推荐
    • 打死不鸽
      打死不鸽

      打死不鸽,起点写手,网络小说作家。......

    • 丹·哈萌
      丹·哈萌

      丹·哈萌是一位美国作家、制作人和演员。他是NBC的情景喜剧《废柴联盟》的创作者和前任执行制作人。......

    • 顾漫
      顾漫

      顾漫,1981年10月2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毕业于南京审计大学。又名:泥泥妈、乌龟漫、戚采,以笔名“泥泥妈”专写耽美。......

    • 史梁
      史梁

      史梁,导演,男。......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