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家 陈景润

陈景润

时间:2025-03-05 11:18: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忙推网
【导读】: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
陈景润

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陈景润
  • 英文名称:chen jing run
  • 类别:科技
  • 类型:明星
  • 标签:数学家
  • 时间: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
  •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 民族:汉族
  •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数学系
  • 职业:数学家
  • 地区:中国
  • 人气:3230
  • 详细介绍

    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文章标签:
      陈景润,陈景润个人资料,陈景润简介,陈景润图片
    热点推荐
    • 许厚泽
      许厚泽

      许厚泽(1934年5月4日—2021年8月31日),安徽歙县人,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

    • 师昌绪
      师昌绪

      师昌绪(1920年11月15日—2014年11月10日) ,河北徐水人,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

    • 马瑾
      马瑾

      马瑾(1934年11月27日—2018年8月12日),女,江苏如皋人,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

    • 党鸿辛
      党鸿辛

      党鸿辛(1929年6月15日—2005年6月10日),广西北流市人,材料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专家、中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