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家 高琨

高琨

时间:2025-03-06 00:18: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忙推网
【导读】:高锟(CharlesKuenKao,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拥有英......
高琨 高锟(CharlesKuenKao,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高琨
  • 英文名:Charles Kuen Kao
  • 出生/生日:1933-11-04
  • 逝世时间:2018-09-23
  • 享年多少岁:85岁
  • 出生地点:中国,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
  • 国籍:美国
  • 民族:汉族
  • 高锟(CharlesKuenKao,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

    个人生活

    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著名诗人,革命家,南社的重要成员。父亲:高君湘是留美返沪的大律师,曾供职于国际法庭。堂叔父:高君平推算出了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是近代中国天文研究的开拓者。弟弟:高铻儿子:高明漳并没有继续“光纤之父”的科研研究,而是选择了母亲的职业——计算机工程师职业。妻子:黄美芸

    人物生平1949年高锟移居香港。

    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

    1957年及1965年获伦敦大学学院学士和博士学位;

    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

    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

    1990年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92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6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0年获颁大紫荆勋章;

    2015年获选为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

    2018年9月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5年,高锟与霍克汉姆共同得出结论,玻璃光衰减的基本限制在20dB/km以下(分贝/千米,是一种测量距离上信号衰减的方法),这是光通信的关键阈值。然而,在此测定时,光纤通常表现出高达1000分贝/千米甚至更多的光损耗。这一结论开启了寻找低损耗材料和合适纤维以达到这一标准的里程。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也有人对此大加褒扬。但在争论中,高锟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越广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高锟在光通信工程和商业实现的早期发挥了主导作用。1969年,高锟测量了4分贝/千米的熔融二氧化硅的固有损耗,这是超透明玻璃在传输信号有效性的第一个证据。在他的努力推动下,1971年,世界上第一条1公里长的光纤问世,第一个光纤通讯系统也在1981年启用。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高锟对玻璃纤维疲劳强度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在被任命为国际电话电报公司首位执行科学家时,高锟启动了“Terabit技术”(“兆兆位技术”)计划,以解决信号处理的高频限制,因此高锟也被称为“Terabit技术理念之父”。高锟还开发了实现光纤通讯所需的辅助性子系统。他在单模纤维的构造、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纤维连接器和耦合器以及扩散均衡特性等多个领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使信号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以每秒亿兆位元传送至距离以万米为单位的成功关键。

    人才培养

    从1987年到1996年任职期间,高锟为香港中文大学罗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其间中大实施灵活的学分制,全面检讨本科课程,成立工程、教育两学院,致力改善教学质量;创设多个研究所,促进跨学科研究;提升校园主干网络,连接世界各地系统;与国际学术重镇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与本地工商界合作。在与中国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

    文章标签:
      高琨,高琨个人资料,高琨简介,高琨图片
    热点推荐
    • 郑树森
      郑树森

      郑树森,1950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肝胆外科、肝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大…......

    • 徐国钧
      徐国钧

      徐国钧(1922年11月17日—2005年6月17日),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生药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

    • 殷之文
      殷之文

      殷之文(1919年5月30日—2006年7月18日),江苏吴县甪直(今苏州市吴中区)人,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

    • 任新民
      任新民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任家湾,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