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忙推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诗文 > 张继的诗 > 宿白马寺

宿白马寺

[唐代]: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宿白马寺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浙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注释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遗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刹(chà):佛寺。

萧萧:风声。

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参考资料:

1、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84页

2、王曙著,新编唐诗故事集 黄河长江亲情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第193页

宿白马寺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当年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安禄山在派兵西进的同时,于公元756年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白马寺也未能幸免。经过这次浩劫,当诗人张继在一个秋雨之夜投宿其寺,在感慨万千中,便写下了这首《宿白马寺》诗。

参考资料:

1、洪丕谟,佛诗三百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08月第1版,第106页

宿白马寺鉴赏

  诗先写入白马寺时所见所感。作者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一“空”一“见”的鲜明对比,极为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感伤情绪,从中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接着,抒写宿白马寺的感受。破旧的茅屋,萧萧的秋风,沙沙的雨声。触发起作者思乡念亲的愁情;在这环境的演染与衬托下,“浓”字就显得极为自然而突出。至此,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在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因而使此诗成为继《枫桥夜泊》后的又一写愁名篇。对比《宿白马寺》和《枫桥夜泊》两首诗,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两者写的都是秋天,前者为“秋风起”,后者为“霜满天”;两者均写到夜晚,前者为“一夜雨声”,后者为“江枫渔火”;两者都写到愁苦,前者为“羁思浓”,后者为“对愁眠”。

张继简介

唐代·张继的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 张继的诗(53篇)

猜你喜欢

感事

吴未淳

鹬蚌相持急,渔夫两获之。圣心不务德,人意况多私。

生死忍相假,荣名耻所期。寄言奋翮者,防有翼伤时。

怀来城逢四明吕二山人二首 其二

明代杨巍

南国乱不止,客心其柰秋。一身来万里,避地独登楼。

燕树著霜变,羊河抱郭流。明年与尔去,沧海老渔舟。

送文上人游台荡

宋代释普度

文彩全彰拄杖头,吴山楚水兴悠悠。

江声一夜催行色,踏断石桥方始休。

再和三篇 其二

宋代苏颂

闻君八法擅临池,擪押工夫世少知。学者伏膺虞秘监,时贤求范永禅师。

流传异日须悬帐,交质何人敢对棋。敛手姜芽柳家样,解嘲几困老刘诗。

送张阃幕兼素借陈石斋诗稿 其二

明代李东阳

空山野食无烟火,灵籁天声自管弦。我亦从今断荤饮,为公重和石斋篇。

受用

宋代刘克庄

阮遥集平生几屐,晏平仲半世一裘。

秃翁受用能多少,槲叶为衣荷盖头。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