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忙推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诗文 > 李清照的诗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0页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参考资料:

1、刘瑜 .李清照全词 .山东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 :第90-93页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鉴赏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李清照简介

唐代·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 李清照的诗(119篇)

猜你喜欢

杂诗 其十

明代梁以壮

万事从中来,有酒可解忧。云烟变倏忽,微阳照西楼。

步兵乞校尉,供奉市上留。人前趋不急,风尘伤貂裘。

陌上暮春

明代唐之淳

斗草听莺非我事,傍花随柳亦閒人。如今去作扁舟客,燕赵江淮过一春。

绿珠词

江源

主家富敌国,金谷年年春。楼台艳罗绮,交疏镂檀沉。

黄金易歌笑,明珠买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

锦园 其二

宋代喻良能

山园多胜践,缭绕磬湖滨。畦药青生甲,湖波绿动鳞。

鹁鸪知欲雨,鸦舅报将晨。却忆京华日,长怀浩荡春。

忆昨行和张十一

唐代韩愈

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车载牲牢瓮舁酒,
并召宾客延邹枚。腰金首翠光照耀,丝竹迥发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张君名声座所属,

展旗峰

明代王世贞

猎猎峰旗空际磨,千山草木见还无。天策府中玄甲队,淮南节下黑云都。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