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演员 李斯忠

李斯忠

时间:2024-12-24 12:10: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忙推网
【导读】:李斯忠(1921年—1996年),男,豫剧净角。 ,生于宁陵县柳河村。豫剧演员,豫剧第一黑头,豫剧净行第一代表人物,豫…......
李斯忠

李斯忠(1921年—1996年),男,豫剧净角。 ,生于宁陵县柳河村。豫剧演员,豫剧第一黑头,豫剧净行第一代表人物,豫剧李派宗师。曾用名银忠,字海清,艺名暑龙、艺名八里嗡。中国剧协会员,河南文联副主席,河南剧协理事 。

他的作品

  • 七品芝麻官
  •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李斯忠
  • 中文别名:李银忠
  • 类别:明星
  • 类型:明星
  • 标签:演员
  • 时间:1921年5月-1996年10月16日
  • 出生地:商丘市宁陵县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籍贯:商丘市宁陵县
  • 职业:演员
  • 地区:中国商丘市宁陵县
  • 人气:207
  • 详细介绍

    1921年5月生于宁陵县柳河村。家里很穷,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因生活窘迫,在八岁那年就给地主牧羊。虽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但对戏剧非常喜爱,白天牧了一天羊,到夜晚还要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看戏。因为那时年龄小个子低,在台下看不见听不清,常爬到马脚上(即高台两旁)聚精会神地去看人家演唱。如果唱的词句稍有不清,他心中就很烦,因为他想学几句,到牧羊时好唱着玩。这个时期,他经常在牧场上乱唱一气“独台戏”。邻居常说“这孩子的腔真好,要是学戏,将来也能唱份好戏”。这些说法给他很大鼓舞,更坚定了他学戏的信心和决心。

    1933年在民权县李庄寨拜王家玉为师专攻“黑头”学戏,那时他刚满12岁,他专攻净行,在科班中,他共学了12出戏,其中担任主角上演的就有11出,如《秦香莲》《铡赵王》中的包公,《白玉杯》中的严嵩,《陈平打朝》中的陈平等角色。因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入科班72天即登台演出,在商丘快乐戏院登台上演,经常演出于商丘、睢县、宁陵、柘城等地。

    1950年,他从柘城县大平调剧团转入宁陵县豫剧团。

    1953年,他任宁陵县豫剧团团长。同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主演的《秦香莲》全剧。同年,上演《司马貌》。

    1954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文艺工作者”。

    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李斯忠参加河南省戏曲观摩演出,他扮演《司马茅告状》中的司马茅,获河南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田汉看后称赞“这是一个大悲剧”。该唱腔被灌制成唱片,北京宝文堂出版了剧本。这个戏的唱词有310句,其中司马茅就唱了210句,约占全剧的三分之二,而且唱段多是“紧二八”、“快流水”板,节奏紧,速度快,感情激愤。若没有洪亮的嗓音和演唱技巧,是很难演好这个角色的。司马茅形象塑造的成功,充分显示了李斯忠的演唱水平。

    1958年李斯忠与崔兰田合作,为周总理演出《见皇姑》一折,受到周总理的称赞。先后演出数十个剧目,演出的《唐知县审诰命》获建国30周年献礼一等奖。

    1960年调河南豫剧院二团。参加了现代戏《传家宝》的排演,用黑头行当塑造了一个老民兵英雄的形象,艺术上达到了新的境界。在一次由李先念同志陪同为越南政府胡志明主席的招待演出结束后献花时,胡主席曾幽默的说:“这一朵鲜花应献给谁况献给包公吧,因为他最正直”。李斯忠的亲传弟子有郭建民,王清海、兰力、李娜(女)等,再传弟子有李根旺、李根栓、杨艳玲、邢爱玲等。曾任河南省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96年病逝于郑州。1960年他调入河南豫剧二团,

    1980年,他参加了河南省流派演出,演出了《下陈州》,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好评;而后演出的《唐知县审诰命》获建国30周年献礼一等奖。

    1996年10月16日他病逝于郑州。

    文章标签:
      李斯忠,李斯忠个人资料,李斯忠简介,李斯忠图片
    热点推荐
    • 李斯忠
      李斯忠

      李斯忠(1921年—1996年),男,豫剧净角。 ,生于宁陵县柳河村。豫剧演员,豫剧第一黑头,豫剧净行第一代表人物,豫…......

    • 黄一鹤
      黄一鹤

      黄一鹤(1934年4月-2019年4月8日),辽宁省沈阳市人,1949年参军,在解放军某部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50年…......

    • 丘梓宏
      丘梓宏

      丘梓宏(Yau Tsz Wang,1992年9月8日-),香港童星,其弟丘梓谦亦是童星之一。......

    • 刘乔方
      刘乔方

      刘乔方,原名刘玉翠,1966年12月11日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中国香港女演员、歌手。......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英语